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󸊤𥓗𥕃󸊥󸊣

說 明

正  字 B03012 石-11-16
說文釋形 「磣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ㄔㄣˇ
漢語拼音 chěn
釋  義

1. 食物中參雜沙、土等異物。《玉篇.石部》:「磣,食有沙。」《集韻.上聲.寑韻》:「磣,物雜砂也。」宋.梅堯臣〈雨中宿謝胥裴三君書堂〉詩:「夜短竟無寢,困瞳劇塵磣。」

2. 比喻夾雜不雅言語。元.楊文奎《兒女團圓》第一折:「虧你不害口磣,說出這等話來。」元.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二折:「你砂子地裡放屁,不害你那口磣,動不動便說做官!」

3. 醜惡、難看。如:「磣的慌」、「寒磣」。元.無名氏《齊天大聖》第三折:「可不知怎麼又生下我這樣尖嘴縮腮,毛手毛腳這等磣東西來。」

4. 悽慘貌。通「慘」。元.白樸《梧桐雨》第三折:「怎下的磣磕磕馬蹄兒臉上踏,則將細裊裊咽喉掐。」元.無名氏《黃花峪》第一折:「我見他磣可可脣齒綻,血模糊打塌鼻梁。」

5. 混濁。同「墋」。《隋書.卷五八.列傳.許善心》:「沸騰磣黷,三季所未聞,掃地滔天,一元之巨厄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