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󸊐B03003-006󸊏𢵍󸊓𨃮𨃥󸊒󸊑

說 明

正  字 B03003 石-10-1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辜也。从桀,石聲。(陟格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辜也。从桀,石聲。(陟格切)
注  音 ㄓㄜˊ
漢語拼音 zhé
釋  義

1. 分裂肢體。《說文解字.桀部》:「磔,辜也。」《荀子.宥坐》:「女以諫者為必用邪?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!」《五代史平話.周史.卷上》:「劉銖尸棄于市,軍士憤怒,有碎磔其肉以餧犬者。」

2. 宰割牲畜以祭鬼神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九門磔攘,以畢春氣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磔牲以攘於四方之神,所以畢止其災也。」宋.蘇軾〈賀正啟〉:「伏以葦桃在戶,磔禳以餞餘寒。」

3. 分離、割裂。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下》:「分梨單于,磔裂屬國。」

4. 張開。《玉篇.桀部》:「磔,張也。」《晉書.卷九八.列傳.桓溫》:「溫眼如紫石稜,鬚作蝟毛磔,孫仲謀、晉宣王之流亞也。」元.郝經〈趙邈齪伏虎圖行〉:「鐵鬚張磔疑有聲,赤吻瀝血猶帶腥。」

5. 書法筆法之一。用筆時向右下斜,今稱為「捺」。清.蔣士銓〈鳴機夜課圖記〉:「若兒幼不能執筆,乃鏤竹枝為絲斷之,詰屈作波磔點畫,合而成字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