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𠴬󰳦󰳧A00632-002𠿚

說 明

正  字 A00632 口-09-12
說文釋形 「喋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枼」:上作「世」,折筆處作方筆;下「木」之左撇、右點不接豎筆,寫法參「枼」(C05082)字。「牒」、「碟」、「蝶」、「葉」、「諜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ㄉㄧㄝˊㄓㄚˊ
漢語拼音 ㈠dié ㈡zhá
釋  義

㈠ ㄉㄧㄝˊ

1. 話多且煩。《玉篇.口部》:「喋,便語。」《集韻.入聲.帖韻》:「喋,一曰多言。」

2. 「喋喋」:語多貌。《史記.卷一一○.匈奴列傳》:「嗟土室之人,顧無多辭,令喋喋而佔佔,冠固何當?」《聊齋志異.卷三.連瑣》:「所言伊何?乃已喋喋向人!」

3. 踐踏。通「蹀」。《漢書.卷四.文帝紀》:「今已誅諸呂,新喋血京師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喋,音大頰反,本字當作蹀。蹀,謂履涉之耳。」

㈡ ㄓㄚˊ

1. 「唼喋」:擬聲詞。形容水鳥或魚類之吃食聲。漢.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「唼喋菁藻,咀嚼菱藕。」亦作「啑喋」。

2. 「啑喋」:擬聲詞。形容魚類或水鳥之吃食聲。宋.沈遼〈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〉詩:「所居養鵝雁,菰蒲觀啑喋。」亦作「唼喋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