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 正 字 A00059 亡 亠-01-03 說文釋形 大徐本:,逃也。从入,从乚。凡之屬皆从。(武方切)段注本:,逃也。从入、。凡亡之屬皆从亡。(武方切) 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」,逃也,从入、。段玉裁注云:「謂入於曲隱蔽之處也。」「亠」下作一豎折,折筆處圓筆。「忙」、「芒」、「茫」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時,仍作圓折筆,不挑,如:「氓」、「邙」等字。按:「」,音ㄧㄣˇ,本典收為罕用字,形作「」(C00033)。 注 音 ㈠ㄨㄤˊ ㈡ㄨˊ 漢語拼音 ㈠wáng ㈡wú 釋 義 ㈠ㄨㄤˊ 動❶逃跑。如:「流亡」、「逃亡」。左傳.宣公二年:「問其名居,不告而退,遂自亡也。」 ❷失去。如:「亡羊補牢」。新唐書.卷九十六.房玄齡傳:「一日去良弼,如亡左右手。」 ❸死去。如:「死亡」、「傷亡」。 ❹消滅。如:「滅亡」、「敗亡」。禮記.中庸:「國家將亡,必有妖孽。」 ❺外出不在。論語.陽貨:「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」聊齋志異.卷十.真生:「明日,往投刺,適值其亡,凡三謁,皆不遇。」 ❻忘記。通「忘」。漢.王充.論衡.語增:「為長夜之飲,亡其甲子。」唐.戴叔倫.南野詩:「身勩竟亡疲,團團欣在目。」形死去的。如:「亡父」、「亡兄」、「未亡人」。後漢書.卷三十五.鄭玄傳:「末所憤憤者,亡親墳壟未成。」㈡ㄨˊ 動沒有。同「無」。論語.八佾:「夷狄之有君,不如諸夏之亡也。」唐.韓愈.進學解:「若夫商財賄之有亡,計班資之崇庳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