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𢡾𢡸𥋐

說 明

正  字 B02851 目-04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一目小也。从目,从少,少亦聲。(亡沼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小目也。从目、少。(亡沼切)
注  音 ㄇㄧㄠˇ
漢語拼音 miǎo
釋  義

1. 目小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目部》:「眇,小目也。」《易經.履卦.六三》:「《象》曰:眇能視,不足以有明也,跛能履,不足以與行也。」

2. 一眼失明。亦指全盲。《增廣字學舉隅.卷二.正譌》:「眇,偏盲。」《南史.卷一二.后妃列傳下.梁元帝徐妃》:「妃以帝眇一目,每知帝將至,必為半面妝以俟。」宋.蘇軾〈日喻〉:「生而眇者不識日。」

3. 凝注、細視。《漢書.卷一○○.敘傳上》:「若乃牙、曠清耳於管絃,離婁眇目於豪分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眇,細視也。」

4. 幽遠、高遠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哀郢》:「眇不知其所蹠。順風波以從流兮,焉洋洋而為客。」漢.王逸.注:「眇,猶遠也。」唐.韓愈〈合江亭〉詩:「瞰臨眇空闊,綠淨不可唾。」

5. 微小、卑微。《漢書.卷七.昭帝紀》:「詔曰:『朕以眇身獲保宗廟,戰戰栗栗,夙興夜寐,修古帝王之事,通保傅,傳《孝經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尚書》,未云有明。』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眇,微也。」《莊子.德充符》:「眇乎小哉,所以屬於人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