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󰳟󰲿󰳃󰳠󰲹󰲸󰲽󰳝󰳞󰳊󰳇󰲾󰲺󰳚󰳛󰳉󰳜󰳈󰳑󰳁𠷔󰳎󰳖󰳔󰳄󰳀󰳂󰳍󰲼󰳋󰳌𠸶󰳣󰳕󰯛󰳅󰳏󰳆󰺩󰺷𡂧𡂤󰱒󰳘󰳗𡚏𡴧󰳙󰳡󰳤󰳓󰲻𦦭𦱺

說 明

正  字 A00629 口-09-12
說文釋形 「喪」《說文》本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亡也。从哭,从亾,會意,亾亦聲。(息郎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亡也。从哭、亡,亡亦聲。(息郎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亡也。从哭,从亾,會意。楷書寫法:上半為「哭」之省變,上下二橫,下橫較長,豎筆左右作「口」,不作「人」;下半為「亡」之變:末二筆作撇、捺,撇不過捺。
注  音 ㄙㄤˋㄙㄤ
漢語拼音 ㈠sàng ㈡sāng
釋  義

㈠ ㄙㄤˋ

1. 逃亡。《說文解字.哭部》:「喪,亡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亡非死之謂,故《中庸》曰:『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。』……凡喪失字本皆平聲,俗讀去聲,以別於死喪平聲,非古也。」《詩經.唐風.葛生.序》:「〈葛生〉刺晉獻公也。好攻戰,則國人多喪矣。」漢.鄭玄.箋:「喪,棄亡也。夫從征役,棄亡不反,則其妻居家而怨思。」《禮記.中庸》:「敬其所尊,愛其所親,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」

2. 丟失、失去。如:「喪命」、「喪盡天良」、「喪權辱國」。《書經.旅獒》:「玩人喪德,玩物喪志。」唐.韓愈〈上李尚書書〉:「魂亡魄喪,影滅跡絕。」

3. 失敗、毀滅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夫如是,奚而不喪?」《晉書.卷八一.列傳.劉胤》:「夫田單、包胥,齊楚之小吏耳,猶能存已滅之邦,全喪敗之國。」

4. 悲傷、哀傷。《商君書.更法》:「愚者之笑,智者哀焉;狂夫之樂,賢者喪焉。」

㈡ ㄙㄤ

1. 死亡。《書經.金縢》:「武王既喪,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賢媛》:「郗嘉賓喪,婦兄弟欲迎妹還,終不肯歸。」

2. 有關死者之事宜。如:「居喪」、「治喪」、「弔喪」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漢王聞之,袒而大哭。遂為義帝發喪,臨三日。」

3. 屍體。《左傳.僖公元年》:「夫人氏之喪至自齊。」晉.杜預.注:「齊侯既殺哀姜,以其屍歸絕之於魯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六○.漢紀五二.獻帝初平三年》:「鮑信戰死,操購求其喪不得,乃刻木如信狀,祭而哭焉。」

4. 姓。如周代有喪左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