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𣩝󸆒𣩞󸆑󸆔󸆓𤺛

說 明

正  字 B02803 疒-12-1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病也。从疒,閒聲。(戶閒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病也。从手寫字,閒聲。(戶閒切)
注  音 ㄒㄧㄢˊ
漢語拼音 xián
釋  義

1. 幼兒之疾病。《說文解字.疒部》:「癇,病也。」清.桂馥.義證:「病也者,《廣雅》同。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一○:「《說文》曰:『風病也。』」《正字通.疒部》:「癇有風熱,有驚邪,皆兼虛與痰。」

2. 「癲癇」:一種反覆出現陣發性神志障礙、肌肉非自主性收縮之疾病。發作時,人突然昏倒,牙關緊閉,口吐白沫且四肢抽搐。《廣韻.平聲.山韻》:「癇,小兒瘨。」宋.陸游《老學庵筆記.卷三》:「皇子鄧王生月餘,得癇疾,危甚,群醫束手。」或稱為「癇症」、「羊癲瘋」、「羊角風」、「羊癇瘋」、「羊眩」、「羊兒風」。

3. 指人受驚嚇時,突然昏倒。明.陸灼《艾子後語.大言》:「憧童稚時,與群兒往看宓羲畫八卦,見其蛇身人首,歸得驚癇。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五二.人部.亂髮》:「髮乃血餘,故能治血病,補陰,療驚癇,去心竅之血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