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󸅪󸅩

說 明

正  字 B02786 疒-10-15
說文釋形 「瘙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ㄙㄠ
漢語拼音 sāo
釋  義

1. 疥瘡。《龍龕手鏡.疒部》:「㿋,皮上起小痒瘡也。今作瘙,同。」《廣韻.去聲.號韻》:「瘙,疥瘙。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三三.果部.慈姑》:「(慈姑葉)搗爛封之,調蚌粉塗瘙疿。」

2. 皮膚發癢。《玉篇.疒部》:「瘙,疥瘙痒也。」明.王肯堂《證治準繩.卷一一六.外科.疥》:「夫痂疥者,皆由風熱而生,遍體瘙痒,搔之皮起,或血出,或水出,結作乾痂。」清.吳謙《御纂醫宗金鑑.卷六九.外科心法要訣.陰虱瘡》:「陰虱瘡蟲毛際內,肝腎濁熱不潔生,瘙癢抓紅含紫點,若還梅毒蠟皮形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