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B02669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璫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 《說文》新附:,華飾也。从玉,當聲。(都郎切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dāng |
釋 義 | 1. 椽頭之玉飾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玉部.新附》:「璫,華飾也。」《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》:「華榱璧璫,輦道纚屬。」唐.李善.注:「韋昭曰:『裁金為璧,以為榱頭也。』」 2. 古人於帽前以金或銀製成之華麗裝飾物。《續漢書志.第三○.輿服志下》:「侍中、中常侍加黃金璫,附蟬為文,貂尾為飾。」唐.陳鴻〈長恨歌傳〉:「又命戴步搖,垂金璫。」 3. 漢代中常侍帽上之裝飾品。後用以喻指宦官。如:「權璫」。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○.如是我聞四》:「姦璫柄國,方陰伺君子之隙,肆其詆排,而群聚清談,反予以鉤黨之題目,一網打盡,亦復何尤。」 4. 穿戴在耳垂上之珠玉。《玉篇.玉部》:「璫,穿耳施珠也。」《廣韻.平聲.唐韻》:「璫,耳珠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洛神賦〉:「無微情以效愛兮,獻江南之明璫。」唐.杜牧〈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〉詩:「梅花落徑香繚繞,雪花玉璫花下行。」 5. 擬聲詞。元.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第二折:「唬的我心頭丕丕那驚怕,原來是響璫璫鳴榔板捕魚蝦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