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𢔟

說 明

正  字 B02504 犬-04-0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犬性驕也。从犬,A00008聲。(女久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犬性忕也。从犬,A00008聲。(女久切)
注  音 ㄋㄧㄡˇ
漢語拼音 niǔ
釋  義

1. 習慣、安於。《說文解字.犬部》:「狃,犬性忕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忕,習也……引伸假借為凡忕習之偁。」《集韻.去聲.宥韻》:「狃,習也。」唐.劉禹錫〈答饒州元使君書〉:「其民牟利鬥力,狃於輕悍,故用暴虐聞。」宋.蘇軾〈教戰守策〉:「步趨動作,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。」

2. 拘泥、因襲。如:「狃於積習」。《宋史.卷三四三.列傳.鄧潤甫》:「士狃於見聞,蔽於俗學,競起而萃非之。」《水滸後傳》第三七回:「陛下當枕戈達旦,以報父兄之仇,不可聽信庸人,狃於和議。」

3. 倚仗、憑恃。《左傳.桓公十三年》:「莫敖狃於薄騷之役,將自用也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狃,貫也。貫於蒲騷之得勝,遂恃勝以為常。」宋.辛棄疾《美芹十論.久任》:「誠以一勝一敗,兵家常勢,懲敗狃勝,非策之上。」

4. 貪、貪圖。如:「勿狃於急效」。《國語.晉語一》:「嗛嗛之食,不足狃也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狃,貪也。」宋.蘇軾〈代張方平諫用兵書〉:「故使狃於功利,慮患不深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