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󷾍󷾌㶳󷾎󷾐󷾏

說 明

正  字 B02442 火-14-18
說文釋形

「燼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火餘也。从火,聿聲。一曰薪也。臣鉉等曰:「聿非聲,疑从聿省。今俗別作燼,非是。」(徐刃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火之餘木也。从火,聿聲。一曰薪也。(徐吝切)

注  音 ㄐㄧㄣˋ
漢語拼音 jìn
釋  義

1. 物體燃燒後之剩餘物。如:「餘燼」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手寫字(燼),火餘也。」《玉篇.火部》:「手寫字,火餘也。燼,同上。」三國魏.曹冏〈六代論〉:「宗廟焚為灰燼,宮室變為秦藪。」宋.陸游〈秋夜〉詩:「倦叟投床早,昏燈落燼頻。」

2. 燒毀。《舊唐書.卷一六○.列傳.李翱》:「蓋遭秦火,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經》燼滅,編殘簡缺,漢乃求之。」宋.蘇軾〈玉堂硯銘〉:「燼南山之松,為煤無餘。」

3. 遺民。《左傳.襄公四年》:「靡自有鬲氏,收二國之燼,以滅浞而立少康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燼,遺民。」《北史.卷四七.列傳.袁翻》:「若婆羅門能自克厲,使餘燼歸心,收離聚散,復興其國者,乃漸令北轉,徙度流沙,即是我之外藩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