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󷾃󷾄𩵰

說 明

正  字 B02437 火-12-16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所以然(燃)持火也。从火,焦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以明火爇燋也。」(即消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所㠯(以)然(燃)持火也。从火,焦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㠯(以)朙(明)火爇燋也。」(即消切)

注  音 ㄐㄧㄠ
漢語拼音 jiāo
釋  義

1. 用以引火之火頭或火把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燋,所以燃持火也。」《儀禮.士喪禮》:「楚焞置于燋,在龜東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燋,炬也,所以燃火者也。」南朝梁.王筠〈詠蠟燭〉詩:「莢明不足貴,燋燼豈為疑。」

2. 火燒、火傷。漢.王充《論衡.說日》:「火中無生物,生物入火中,燋爛而死焉。」晉.張華《博物志.卷二.異俗》:「交州夷名曰俚子,俚子張數尺,箭長尺餘,以燋銅為鏑,塗毒藥於鏑鋒,中人即死。」

3. 焦慮。《列子.楊朱》:「名乃苦其身,燋其心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