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󷽺󷽻

說 明

正  字 B02434 火-12-16
說文釋形 「燖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ㄒㄩㄣˊㄑㄧㄢˊ
漢語拼音 ㈠xún ㈡qián
釋  義

ㄒㄩㄣˊ

1. 將祭祀用肉放入湯中使半熟。《說文解字.炎部》:「燅(燖),於湯中爚肉。」《集韻.平聲.鹽韻》:「燖,沈(沉)肉於湯也。」《正字通.火部》:「燖,同燅。」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三.辯證一》:「祭禮有腥、燖、熟三獻。」

2. 將冷卻之熟食溫熱。通「燅」。《集韻.平聲.侵韻》:「燂,火孰物。或作燖、燅。」

3. 以熱水燙後去毛。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溳水注》:「溫水出竟陵之新陽縣東澤中……其熱可以燖雞。」宋.晁補之〈豬齒臼化佛贊〉:「揚湯燖毛,毛須彌聚。」

ㄑㄧㄢˊ

⇒「燂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