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󷽢𤑆

說 明

正  字 B02425 火-11-15
說文釋形 「熯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乾貌。从火,漢省聲。《詩》曰:「我孔熯矣。」(人善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乾貌。从火,漢省聲。《詩》曰:「我孔熯矣。」(人善切)
注  音 ㄏㄢˋ
漢語拼音 hàn
釋  義

1. 乾燥貌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熯,乾貌。」《新唐書.卷九七.魏徵列傳》:「今旱熯之災,遠被郡國;凶醜之孽,起於轂下。」

2. 烘乾、烘烤、使乾燥。《廣韻.去聲.翰韻》:「熯,火乾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五.呂大郎還金完骨肉》:「取出四個餅子,廚房下熯得焦黃。」

3. 吳語。指用火隔鍋乾煎食物。如:「熯糰子」、「熯糖糕」、「熯麥餅」。

4. 焚燒。如:「熯焚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譴告》:「今熯薪燃釜,火猛則湯熱,火微則湯冷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三五回:「那怪物著實無情,一連搧了七八扇子,熯天熾地,烈火飛騰。」

5. 用熔化之金屬或非金屬等,修補或黏合器物。同「焊」。民國.章太炎《新方言.釋器》:「今人謂以火合金器為熯。金器受火則熔,已合而乾故謂之熯。」

⇒「焊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