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𤀬󷻽󷻼󷻿󷻾𤄪

說 明

正  字 B02345 水-17-20
說文釋形 「瀵」《說文》大徐本作「瀵」,段注本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水浸也。从水,糞聲。《爾雅》曰:「瀵,大出尾下。」(方問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水漫也。从水,手寫字聲。讀若粉。《爾雅》曰:「瀵,大出尾下。」(方問切,《廣韻》匹問切)
注  音 ㄈㄣˋ
漢語拼音 fèn
釋  義

1. 泉水自地下噴湧而出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瀵,水漫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曼者,引也,瀵者,水之引而愈出也。曼、瀵聲類相近。」《爾雅.釋水》:「瀵,大出尾下。」宋.邢昺.疏:「尾,猶底也。言源深大出於底下者名瀵。」唐.劉禹錫〈機汲記〉:「雖瀵湧於庭,莫尚其霈洽也。」

2. 水名。《龍龕手鑑.水部》:「瀵,水名。」《廣韻.去聲.問韻》:「瀵,水名。有三眼:一在蒲州,泉眼大如車輪,濆沸湧出。一在同州界,夾黃河。一在河中央,皆潛通,大小並相似,俱深不測。」

3. 湧泉。如:「瀵泉」。《列子.湯問》:「山名壺領,狀若甔甀,頂有口……有水湧出,名曰神瀵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