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󷻶󷻸󷻵󷻷

說 明

正  字 B02342 水-16-19
說文釋形
「瀣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沆手寫字,乞[气]也。从水,手寫字省聲。(胡介切)
注  音 ㄒㄧㄝˋ
漢語拼音 xiè
釋  義

「沆瀣」:

⑴ 露氣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水部.新附》:「瀣,沆韰,气也。」《集韻.去聲.隊韻》:「瀣,沆瀣,露氣。一曰北方夜半氣。」《楚辭.屈原.遠遊》:「餐六氣而飲沆瀣兮,漱正陽而含朝霞。」漢.張衡〈思玄賦〉:「飲青岑之玉醴兮,餐沆瀣以為粻。」

⑵ 氣味相投之喻。如:「沆瀣一氣」。清.王鵬運〈沁園春.詞汝來前〉詞:「念百年歌哭,誰知我者?千秋沆瀣,若有人兮。」《孽海花》第三四回:「皓冬的敏銳活潑,和勝佛的豪邁靈警,兩雄相遇,尤其沆瀣一氣。」

⑶ 水徐流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澎濞沆瀣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滂濞沆溉。溉,亦作瀣。司馬彪云:『滂濞,水流聲也。沆溉,徐流。』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