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󷻑𣺯󷻒󷻓󷻔𤂽𦒣

說 明

正  字 B02316 水-14-17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水。出東郡東武陽,入海。从水,A04569聲。桑欽云:「出平原高唐。」(他合切)
段注本:手寫字B02316水。出東郡東武陽,入海。从水,C04895聲。桑欽云:「出平原高唐。」(它合切)

注  音 ㄊㄚˋㄒㄧˊ
漢語拼音 ㈠tà ㈡shī ㈢xí
釋  義

ㄊㄚˋ

水名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濕,水。出東郡東武陽,入海。」

㈡ㄕ

1.含有水分、水分多。同「溼」。《左傳.襄公三十一年》:「賓至如歸,無寧菑患,不畏寇盜,而亦不患燥濕。」晉.傅玄〈馬鈞傳〉:「又患發石車,敵人于樓邊懸濕牛皮,中之則墮,石不能連屬而至。」

2.沾水、沾潤。同「溼」。宋.蘇軾〈冬至日獨遊吉祥寺〉詩:「井底微陽回未回,蕭蕭寒雨濕枯荄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八回:「淚濕衣襟,斑斑成血。」

3.中醫六淫之一。因濕氣過大,阻滯氣之活動而致病。同「溼」。漢.張機《金匱要略.卷一.痓濕暍病脈證.大承氣湯》:「風濕相摶,一身盡疼痛,法當汗出而解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七七回:「我有些兒寒濕氣的病,要他騰騰。」

⇒「溼」之異體

ㄒㄧˊ

⇒「隰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