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󷺼󷺽󷺾

說 明

正  字 B02302 水-13-16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礙流也。从水,󸡁聲。《詩》云:「施罟𤃴𤃴。」(呼括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礙流也。从水,歲聲。《詩》曰:「施罟濊濊。」(呼括切)

注  音 ㄏㄨㄟˋㄨㄟˋㄏㄨㄛˋ
漢語拼音 ㈠huì ㈡wèi ㈢huò
釋  義

ㄏㄨㄟˋ

1. 水多之狀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濊,水多貌。」唐.李白〈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〉:「雲滂洋,雨汪濊,澡渥澤,除瑕纇。」

2. 深厚、深廣。漢.司馬相如〈難蜀父老〉:「漢興七十有八載,德茂在乎天也,威武紛紜,湛恩汪濊。」明.陳汝元《金蓮記.焚券》:「階前拜我侯,焚券分金濊澤留。」

3. 醜陋、汙穢。通「穢」。《淮南子.齊俗》:「故日月欲明,浮雲蓋之;河水欲清,沙石濊之。」《漢書.卷七八.蕭望之傳》:「龍者,宣帝時與張子蟜等待詔,以行汙濊不進。」

ㄨㄟˋ

「濊貊」:中國少數民族之一。古為北貊之一部,在今朝鮮北境。或稱為「穢貊」、「獩貊」。

ㄏㄨㄛˋ

「濊濊」:魚網投入水中之聲音。《詩經.魏風.碩人》:「施罛濊濊,鱣鮪發發。」宋.蘇軾〈戲作放魚〉詩:「濊濊發發須臾間,圉圉洋洋尋丈外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