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󷸗

說 明

正  字 B02193 水-09-12
說文釋形 「渢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ㄈㄥˊ
漢語拼音 féng
釋  義

1. 形容婉約悠揚之樂歌。《集韻.平聲.凡韻》:「渢,渢渢,中庸之聲。」如:「渢渢」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美哉!渢渢乎!大而婉,險而易行,以德輔此,則明主也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渢渢,中庸之聲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三回:「那兩個歌妓唱將起來,饒鴻生聽了聽,雖不懂他們唱的是什麼,倒也渢渢移人。」

2. 擬聲詞。形容宏大之聲音或風聲、水聲等。宋.石介〈慶曆聖德頌〉詩:「大聲渢渢,震搖六合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一上.遊九鯉湖日記》:「晚坐祠前,新月正懸峰頂,俯挹平湖,神情俱朗;靜中渢渢,時觸雷漈聲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