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𣛚󷱀𦁞

說 明

正  字 B01853 木-12-16
說文釋形 「橤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ㄖㄨㄟˇ
漢語拼音 ruǐ
釋  義

1. 花、花蕊。《廣雅.釋詁》:「橤,聚也。」清.王念孫.疏證:「劉逵注〈蜀都賦〉云:『蕊者,或謂之華,或謂之實,一曰華鬚頭點,皆聚之義也。』」唐.白居易〈牡丹芳〉:「牡丹芳,牡丹芳,黃金橤綻紅玉房。」宋.吳曾《能改齋漫錄.卷一五.牡丹榮辱志》:「花卉蕃蕪於天地間,莫踰牡丹。其貌正心荏,莖節葉橤,聳抑檢曠,有剛克柔克態。」

2. 下垂貌。同「繠」。《集韻.上聲.紙韻》:「繠,《說文》:『垂也。』或从木。」《左傳.哀公十三年》:「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,曰:『佩玉橤兮,余無所繫之;旨酒一盛兮,余與褐之父晲之。』」《文選.卷三○.詩.盧諶.時興詩》:「摵摵芳葉零,橤橤芬華落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字書曰:『橤,垂也。』」

⇒作「手寫字」形時,為「蕊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