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B01619 木-03-07
說文釋形 「杌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只有主幹而沒有旁枝之樹木。《集韻.入聲.沒韻》:「杌,樹無枝也。」南朝梁.江淹〈遊黃櫱山〉詩:「殘杌千代木,廧崒萬古煙。」《五燈會元.潭州石霜山慶諸禪師》:「師居霜山二十年間,學眾有長坐不臥,屹若株杌,天下謂之枯木眾也。」

2. 動搖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揚翠葉,杌紫莖。」南朝宋.裴駰.集解引郭璞曰:「杌,搖也。」漢.馬融〈長笛賦〉:「搖演其山,動杌其根者,歲五、六而至焉。」

3. 杌子。多指小凳,可坐可擱物。《宋史.卷二八三.列傳.丁謂》:「遂賜坐,左右欲設墩,謂顧曰:『有旨復平章事。』乃更以杌進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二一回:「一張金漆桌子上,放一個錫燈臺。邊廂兩個杌子。」清.陳元龍《格致鏡原.卷五三.居處器物類》:「杌,《事物紺珠》:『杌,小坐器。』」

4. 砧板、桌案。《太平廣記.卷三七一.曹惠》:「宣城常云。我才方古詞人,唯不及東阿耳。其餘文士。皆吾杌中之肉。可以宰割矣。」《朱子語類.卷一三一.本朝五.中興至今日人物上》:「趙忠簡張魏公當國,魏公欲戰,忠簡欲不戰。忠簡以為劉豫杌上肉耳。」宋.蘇舜欽〈寄守堅覺初二僧〉詩「杌上一寒硯,燈前三苦吟。」

5. 楚國史籍《檮杌》之省稱。《字彙補.木部》:「杌,檮杌,惡獸名,楚人取以名史。」唐.劉知幾《史通.採撰》:「蓋當時有周《志》、晉《乘》、鄭《書》、楚《杌》等篇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