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󰯲󰯴󰯵󰯳󰯶󰯷󲉧

說 明

正  字 A00568 口-06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皆也。悉也。从口,从戌。戌,悉也。(胡監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皆也。悉也。从口,从戌。戌,悉也。(胡監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口,从戌。楷書寫法:「戌」之短橫下作「口」。「喊」、「感」、「減」、「箴」、「緘」、「鹹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ㄒㄧㄢˊㄐㄧㄢ
漢語拼音 ㈠xián ㈡jiān
釋  義

ㄒㄧㄢˊ

1. 皆。如:「老少咸宜」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咸,皆也。悉也。」《書經.舜典》:「殛鯀于羽山,四罪而天下咸服。」唐.王昌齡〈塞下曲〉四首之二:「昔日長城戰,咸言意氣高。」

2. 普及、遍及。《國語.魯語上》:「今將惠以小賜,祀以獨恭,小賜不咸,獨恭不優。不咸,民弗歸也;不優,神弗福也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咸,徧也。」

3. 協同。《詩經.魯頌.閟宮》:「敦商之旅,克咸厥功。」漢.鄭玄.箋:「咸,同也。」

4. 感應。《易經.咸卦》:「《彖》曰:咸,感也。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」《荀子.大略》:「咸,感也,以高下下,以男下女,柔上而剛下。」

5. 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艮(☱)下兌(☶)上。表山澤相應之象。

6. 和睦。通「諴」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四年》:「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,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。」

7. 函。通「函」。《周禮.秋官.伊耆氏》:「伊耆氏,掌國之大祭祀,共其杖咸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咸,讀為函。老臣雖杖於朝,事鬼神尚敬,去之,有司以此函藏之,既事乃授之。」唐.陸德明.音義:「函,音咸。」

8. 姓。如漢代有咸宣。

⇒「鹹」之異體

㈡ㄐㄧㄢ

緘。通「緘」。《禮記.喪大記》:「凡封,用綍去碑負引。君封以衡,大夫士以咸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咸,讀為緘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