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旈󷫛𦀠

說 明

正  字 B01510 方-08-12
說文釋形 「旒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ㄌㄧㄡˊ
漢語拼音 liú
釋  義
1. 旗幟下垂之綵帶。《玉篇.㫃部》:「旒,旌旗上綴垂者。」《史記.卷二四.樂書》:「龍旂九旒,天子之旌也。」三國魏.何晏〈景福殿賦〉:「參旗九旒,從風飄揚。」
2. 冠冕上垂懸之珠玉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方部》:「旒,以絲繩貫玉,垂冕前後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二六.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.蔡茂傳》:「賜以三公之服,黼黻冕旒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七啟〉:「九旒之冕,散耀垂文;華組之纓,從風紛紜。」唐.王維〈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〉詩:「九天閶闔開宮殿,萬國衣冠拜冕旒。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