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󰮴𠷆

說 明

正  字 A00560 口-05-08
說文釋形 「咋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乍」︰豎筆接上橫筆,不接撇;三橫中,上橫較長,寫法參「乍」字。
注  音 ㄗㄜˊㄓㄚˋ
漢語拼音 ㈠zé ㈡zhà
釋  義

ㄗㄜˊ

1. 大聲。《玉篇.口部》:「咋,聲大也。」漢.桓寬《鹽鐵論.論菑》:「蓋越人美羸蚌而簡太牢,鄙夫樂咋唶而怪韶濩。」《宋史.卷三六四.列傳.韓世忠》:「與賊遇。世忠步走挺戈而前,賊望見,咋曰:『此韓將軍也!』皆驚潰。」

2. 囓、咬。如:「咋舌」。《字彙.口部》:「咋,啖也。」《漢書.卷六五.東方朔傳》:「譬猶鼱鼩之襲狗,孤豚之咋虎,至則靡耳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咋,囓也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勉學》:「且負甲為兵,咋筆為吏,身死名滅者如牛毛,角立傑出者如芝草。」

ㄓㄚˋ

1. 突然。通「乍」。《字彙.口部》:「咋,暫也。」《左傳.定公八年》:「桓子咋謂林楚曰:『而先皆季氏之良也,爾以是繼之。』」

2. 爆發、激怒。通「炸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一五回:「急得他三屍神咋,七竅煙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