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󷥈󷥅󱣍󷥆𢇺󷥇𢩁󷥃󷥄𨴀

說 明

正  字 B01242 戶-05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外閉之關也。从戸,冋聲。(古熒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外閉之關也。从戶,冋聲。(古熒切)
注  音 ㄐㄩㄥ ㈡(又音)ㄐㄩㄥˇ
漢語拼音 ㈠jiōng ㈡(又音)jiǒng
釋  義

㈠ㄐㄩㄥ

1. 安裝於門外之門閂或環鈕。《說文解字.戶部》:「扃,外閉之關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關者,以木橫持門戶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入戶奉扃,視瞻毋回。」唐.白居易〈遊悟真寺〉詩:「龕間長丈餘,門戶無扃關。」

2. 門戶之通稱。南朝齊.孔稚珪〈北山移文〉:「雖情投於魏闕,或假步於山扃。」唐.白居易〈長恨歌〉:「金闕西廂叩玉扃,轉教小玉報雙成。」

3. 關閉、關上。如:「扃門」、「門不夜扃」。南朝齊.孔稚珪〈北山移文〉:「宜扃岫幌,掩雲關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嬌娜》:「至門,則雙扉外扃。」

4. 車前橫木,用以擱置兵器或固定旗幟。《字彙.戶部》:「扃,……又車上兵闌。」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晉人或以廣隊不能進,楚人惎之脫扃。」漢.張衡〈西京賦〉:「旗不脫扃,結駟方蘄。」

5. 鼎上橫木。《字彙.戶部》:「扃,……又鼎扃,以木貫鼎所以舉鼎者也。」《儀禮.士喪禮》:「右人左執匕,抽扃予左手兼執之,取鼏委于鼎北,加扃不坐。」

ㄐㄩㄥˇ,ㄐㄩㄥ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