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B01237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戧」《說文》不錄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chuāng ㈡qiàng ㈢qiāng ㈣chuàng |
釋 義 | ㈠ㄔㄨㄤ 傷口、傷害。同「創」。《玉篇.戈部》:「戧,傷也。古創字。」明.康海〈醉别王侍郎歌〉詩:「拯捄提挈如被戧,使者冠葢徒相仍。」清.毛奇齡〈墓表〉:「戧瘍之後,以喣以嬉。」 ㈡ 1. 支撐。如:「這堵危牆,應該戧上兩根木頭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五六回:「時遷卻從戧柱上盤到膊風板邊,伏做一塊兒。」 2. 先在器物上刻劃出圖案花紋,然後在刻痕中填上金色。如:「戧金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九六回:「幾對旛,綉成八寶;千尊佛,盡戧黃金。」清.陳元龍《格致鏡原.卷三六.珍寶類.古漆器》引明.曹昭《格古要論》:「元朝西塘有彭君寶者,甚得名。戧山水、人物、亭觀、花木、鳥獸,種種精妙。」 3. 堤防外圍有加固和保護作用的小堤。明.徐光啓《農政全書.卷一五.築岸法》:「葢大圍如城垣,小戧如院落,二者不可缺一。萬一水潰外圍,纔及一戧,可以力戽;即多及數戧,亦可以衆力戽。」《清史稿.卷二七九.朱之錫列傳》:「之錫馳赴清江浦築戧隄,塞決口。」 ㈢ㄑㄧㄤ 1. 意見牴觸、不合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四回:「兩個人說戧了,揪著領子,一頓亂打。」《海上花列傳》第二回:「堂倌上了兩道小碗,莊荔甫又與洪善卿談起生意來。張小村還戧說兩句。」 2. 逆、不順。如:「戧風」、「戧口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二二回:「這一個鈀去探爪龍,那一個杖架磨牙象。伸開大四平,鑽入迎風戧。」《韓湘子全傳》第二○回:「過賣道:『算帳算帳,橫風打戧。若肯混帳,到是了當。』」 ㈣ ⇒「創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