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󷢯󷢱󷢰

說 明

正  字 B01161 心-10-14
說文釋形 「愬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ㄙㄨ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訴說。同「訴」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訴,告也。愬,訴或从朔心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於王。」漢.司馬遷〈報任少卿書〉:「深幽囹圄之中,誰可告愬者?」

2.詆毀、誣陷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。」魏.何晏.集解引馬融注:「愬,譖也。」唐.劉禹錫〈上杜司徒書〉:「盡誠可以絕嫌猜,徇公可以弭讒愬。」

3.驚懼。《易經.履卦》:「《象》曰:履虎尾,愬愬終吉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愬愬,危懼也。」《公羊傳.宣公六年》:「靈公望見趙盾,愬而再拜。」漢.何休.解詁:「愬者,驚貌。」

4.面向。通「溯」。《文選.潘岳.西征賦》:「愬黃卷以濟潼,眺華岳之陰崖。」唐.李善.注引薛綜〈西京賦〉注曰:「愬,向也。愬與溯古字通。」南朝宋.謝莊〈月賦〉:「情紆軫其何託?愬皓月而長歌。」

⇒「訴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