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󰮕󰮔󰮓

說 明

正  字 A00550 口-05-08
說文釋形 「咒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上作二「口」,下作「几」。此字或作「呪」,本典收為異體字。
注  音 ㄓㄡˋˋ
漢語拼音 ㈠zhòu ㈡sì
釋  義

ㄓㄡˋ

1. 祝禱、發誓。《正字通.口部》:「咒,經傳以祝為咒。」。唐.李商隱〈安公平〉詩:「瀝膽咒願天有眼,君子之澤方滂沱。」元.關漢卿〈青杏子.殘月下西樓套.荼手寫字香曲.麼〉:「坐想行思,傷懷感舊,各辜負了星前月下深深咒。」

2. 僧、道、方士等用以驅邪、治病、除災之口訣。《抱朴子.內篇.至理》:「吳越有禁咒之法,甚有明驗。」《西遊記》第六五回:「行者急了,卻捻個訣,唸一聲『唵嚂靜法界,乾元亨利貞』的咒語。」

3. 用惡毒或不祥之語罵人,欲使人不順遂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祝盟》:「至如黃帝有祝邪之文,東方朔有罵鬼之書,於是後之譴咒,務於善罵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一○回:「李定聞言,大怒道:『……你怎麼咒我?』」

4. 以梵文發音之偈語或咒語。如:「大悲咒」、「密咒」。《正字通.口部》:「咒,梵書譯音不譯義,咒在印度曰『佗羅尼』,譯漢語曰『明』、曰『咒』、曰『真言』,皆是也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二六回:「菩薩將楊柳枝細細灑上,口中又念著經咒。」《金瓶梅》第六八回:「在花園捲棚內建立道場,各門上貼歡門吊子,諷誦華嚴金剛經咒。」

ˋ

⇒「兕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