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𢘍

說 明

正  字 B01072 心-05-08
說文釋形 手寫字,鬱也。从心,弗聲。(符弗切)
注  音 ㄈㄨˊㄅㄟˋㄈㄟˋ
漢語拼音 ㈠fú ㈡bèi ㈢fèi
釋  義

ㄈㄨˊ

1. 憂恚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心部》:「怫,鬱也。」《楚辭.東方朔.七諫.沉江》:「不顧地以貪名兮,心怫鬱而內傷。」

2. 滯留、鬱結。《黃帝內經素問.卷二一.六元正紀大論》:「其病氣怫於上。」清.全祖望〈重浚鄞三喉水道議〉:「久在湖中,則水性怫而不暢。」

ㄅㄟˋ

「怫異」:怫逆、詭異、違反。通「悖」。《史記.卷一三○.太史公自序》:「五家之文怫異,維太初之元論。」

⇒「悖」之異體

⇒「誖」之異體

ㄈㄟˋ

1. 「怫恚」:忿怒、生氣。《新唐書.卷七六.后妃列傳上.則天武皇后》:「太后方怫恚,一日,召群臣廷讓曰:『朕於天下無負,若等知之乎?』」

2. 「怫然」:忿怒、生氣的樣子。《類篇.心部》:「怫,忿皃(貌)。」《莊子.天地》:「謂己道人,則勃然作色;謂己諛人,則怫然作色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