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A00548 口-05-0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吸呷也。从口,甲聲。(呼甲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吸呷也。从口,甲聲。(呼甲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甲」︰中橫筆兩端接邊筆,中豎筆直貫而下,寫法參「甲」字。
注  音 ㄒㄧㄚˊㄧㄚ
漢語拼音 ㈠xiá ㈡yā
釋  義

ㄒㄧㄚˊ

1. 吸、飲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呷,吸呷也。」清.沈濤《說文古本攷》:「濤案:《文選.吳都賦》注、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七、二十皆引『呷,吸也』,是古本注中無『呷』字……今本『呷』字乃淺人妄增。」唐.白居易〈馬墜強出贈同座〉詩:「坐依桃葉妓,行呷地黃杯。」宋.蘇軾〈九日黃樓作〉詩:「豈知還復有今年,把盞對花容一呷。」宋.鄭震〈飲馬長城窟〉詩:「朝呷一口水,暮破千重關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○回:「勉強呷了兩口湯,仍舊面朝床裡睡下。」

2. 「吸呷」:形容眾聲雜亂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呷,吸呷也。」清.沈濤《說文古本攷》:「《子虛賦》:『翕呷萃蔡。』張揖以為衣裳張起之聲。翕、吸古通字,『吸呷』、『呷吸』皆擬其聲,故《選》賦或言『喤呷』,或言『呀呷』,不必定言『吸呷』也。」《古文苑.卷六.賦.王孫賦》:「歸鎖繫於庭廄,觀者吸呷而忘疲。」晉.左思〈吳都賦〉:「諠譁喤呷,芬葩蔭映。」《文選.司馬相如.子虛賦》:「扶輿猗靡,翕呷萃蔡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張揖曰:『翕呷,衣起張也。萃蔡,衣聲也。』」或作「喤呷」、「翕呷」。

㈡ㄧㄚ

「呷呷」:擬聲詞。

⑴ 鴨鳴之聲。宋.羅願《爾雅翼.卷一七.釋鳥.鶩》:「《禽經》曰:『……鴨鳴呷呷。』」

⑵ 呀呀之聲。明.唐順之《武編.前集.卷四.二十八遁藏身法》:「虛日鼠藏身,用土一包裹頭上,手撚茅草,口中呷呷而出。」

⑶ 笑聲。元.貫石屏〈仙呂.村裡迓鼓套.後庭花〉曲:「白酒磁杯嚥,野花頭上插,興來時笑呷呷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