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󷠤

說 明

正  字 B01039 彳-13-16
說文釋形 手寫字,循也。从彳,敫聲。(古堯切)
注  音 ㄐㄧㄠˋㄐㄧㄠㄐㄧㄠˇㄧㄠ
漢語拼音 ㈠jiào ㈡jiāo ㈢jiǎo ㈣yāo
釋  義

ㄐㄧㄠˋ

1.巡察。《說文解字.彳部》:「徼,循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〈百官表〉曰:『中尉掌徼循京師。』如淳曰:『所謂游徼循禁備盜賊也。』」《荀子.富國》:「其候徼支繚,其竟關之政盡察,是亂國已。」唐.楊倞.注:「徼,巡也。」南朝宋.陸倕〈新刻漏銘序〉:「揆景測辰,徼宮戒井。」

2.邊界、邊塞。《玉篇.彳部》:「徼,邊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南至牂柯為徼。」

3.小路。《廣韻.去聲.嘯韻》:「徼,小道也。」《漢書.卷一○○.敘傳上》:「據徼乘邪,以求一日之富貴。」唐.李賀〈春歸昌谷〉詩:「花蔓閡行輈,縠煙暝深徼。」

㈡ㄐㄧㄠ

抄襲、竊取。《廣韻.平聲.蕭韻》:「徼,抄也。」《論語.陽貨》:「惡徼以為智者,惡不孫以為勇者。」三國魏.何晏.集解引孔安國曰:「徼,抄也,抄人之意。」

ㄐㄧㄠˇ

「徼幸」:獲得意外之成功或幸免於難。〈中庸〉第一四章:「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險以徼幸。」宋.朱熹.章句:「徼,求也;幸,謂所不當得而得者。」漢.趙充國〈條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狀〉:「兵出,乘危徼幸;不出,令反畔之虜,竄於風寒之地。」亦作「僥幸」、「僥倖」、「儌倖」。

㈣ㄧㄠ

1.要求。《左傳.文公十二年》:「寡君願徼福於周公、魯公以事君。」晉.杜預.注:「徼,要也。」《漢書.卷六四下.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.嚴安》:「侈而無節,則不可贍,民離本而徼末矣。」

2.招致。《左傳.昭公三年》:「余不能治余縣,又焉用州?其以徼禍也。」《荀子.儒效》:「小人則日徼其所惡。」唐.楊倞.注:「徼與邀同,招也。」

3.攔阻、攔截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然後囿騶虞之珍群,徼麋鹿之怪獸。」南朝宋.裴駰.集解引《漢書音義》曰:「徼,遮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