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B00966 广-07-10
說文釋形 「庬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ㄇㄥˇㄇㄤˊ ㈢(又音)ㄆㄤˊ
漢語拼音 ㈠měng ㈡máng ㈢(又音)páng
釋  義

ㄇㄥˇ

混沌不清貌。《集韻.上聲.董韻》:「庬,庬澒,未分之象,通作濛。」漢.張衡〈思玄賦〉:「踰庬鴻於宕冥兮,貫倒景而高厲。」

ㄇㄤˊ

1.大。同「厖」。《四聲篇海.广部》:「庬,大也。」

2.厚重。同「厖」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往日》:「心純庬而不泄兮,遭讒人而嫉之。」宋.洪興祖.補注:「庬,厚也。」

3.色雜不純。通「尨」。宋.劉恕《資治通鑑外紀.卷四.周紀二.惠王》:「以庬衣純,而玦之以金銑者,寒之甚矣,胡可恃也。」

⇒作「手寫字」形時,為「厖」之異體

ㄆㄤˊㄇㄤˊ之又音。

⇒作「手寫字」形時,為「厖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