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󰭽

說 明

正  字 A00536 口-04-07
說文釋形 「吼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孔」︰左半「子」之下橫筆斜挑,右半作一豎曲鉤,寫法參「孔」字。
注  音 ㄏㄡˇ
漢語拼音 hǒu
釋  義

1. 獸類大聲鳴叫。《玉篇.口部》:「吼,牛鳴也。」《晉書.卷四三.列傳.王戎》:「猛獸在檻中,虓吼震地。」唐.杜甫〈復陰〉詩:「江濤簸岸黃沙走,雲雪埋山蒼兕吼。」

2. 因憤怒或情緒激動而大聲叫喊。《集韻.上聲.厚韻》:「吼,厚怒聲。」《南史.卷八○.賊臣列傳.侯景》:「醜徒數萬,同共吹脣,唱吼而上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二七回:「孫大聖佈施手段,舞著鐵棒,哮吼一聲,諕得那狼蟲顛竄,虎豹奔逃。」

3. 自然界發出之巨響。唐.岑參〈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〉詩:「輪臺九月風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。」宋.王庭珪〈和周秀實田家行〉:「大臣鼻息如雷吼,玉帳無憂方熟眠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