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󰄔

說 明

正  字 A00050 二-01-03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於也。象气之手寫字(舒)亏(于)。从丂,从一。一者,其气平之也。凡手寫字之屬皆从手寫字。今變隸作于。(羽俱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於也。象气之舒亏(于)。从丂,从一。一者,其气平也。凡亏之屬皆从亏。(羽俱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丂,从一。一者,其气平也。若據篆文隸定當作「亏」,然甲金文及後世隸楷多作「于」,獨用時習慣如此,且偏旁亦見从之,標準字體遂取「于」形,作二橫筆、一豎鉤,上橫較短。「吁」、「宇」、「汙」、「盂」、「芋」、「竽」、「迂」等字偏旁同此。本典收「亏」為「于」之異體字。偏旁或見从此,如:「圬」、「虧」、「污」(B02012)、「杇」(B01615)、「雩」(B05578)等字。
注  音 ˊㄒㄩ
漢語拼音 ㈠yú ㈡xū
釋  義

ˊ

1.氣之舒。《說文解字.亏部》:「亏,於也。象氣之舒于。」

2.取。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晝爾于茅,宵爾索陶。」漢.鄭玄.箋:「女當晝日往取茅。」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殺越人于貨,閔不畏死,凡民罔不譈。」

3.去、往。《文選.卷二○.詩.曹植.責躬詩》:「煢煢僕夫,于彼冀方。」李善注引毛萇《詩傳》曰:「于,往也。」

4.和、與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告汝德之說,于罰之行。」

5.當介詞:

 ⑴在。《儀禮.士昏禮》:「婿立于門外。」

 ⑵以、用。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楚自克庸以來,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,于民生之不易,禍至之無日,戒懼之不可以怠。」

 ⑶對、對於。《詩經.邶風.泉水》:「有懷于衛,靡日不思。」

 ⑷至、到。《淮南子.原道》:「以恬養性,以漠處神,則入于天門。」

 ⑸依照。《書經.盤庚下》:「歷告爾百姓于朕志。」

 ⑹為。《孟子.萬章上》:「唯茲臣庶,女其于予治。」

6.當語助詞:

 ⑴置於動詞前,無義。如:「鳳凰于飛」。《詩經.周南.葛覃》:「黃鳥于飛。」

 ⑵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之語氣。同「乎」。《呂氏春秋.審應覽.審應》:「然則先生聖于?」

7.姓。如明代有于謙。

㈡ㄒㄩ

表示感嘆之意。通「吁」。《詩經.周南.麟之趾》:「麟之趾,振振公子,于嗟麟兮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