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525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![]() 段注本: ![]()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lǚ |
釋 義 | 1. 脊椎骨。《說文解字.呂部》:「呂,脊骨也。」 2. 中國古代樂律中陰律之總稱。古時用來校正樂音之器具,以十二根竹管製成,依管之長短以確定音階。從低音管算起,奇數之六管稱「律」,包括黃鐘、太簇、姑洗、蕤賓、夷則、無射;偶數之六管稱「呂」,包括林鐘、南呂、應鍾、大呂、夾鐘、中呂。後遂以律呂為音律之統稱。《字彙.口部》:「呂,陰律名。」《漢書.卷二一.律曆志上》:「律十有二,陽六為律,陰六為呂。」南朝陳.徐陵〈為王儀同致仕表〉:「今三元肇慶,六呂司春,得奉萬壽之盃,豫參百辟之禮。」 3. 古國名。故地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西。《國語.鄭語》:「當成周者,南有荊蠻、申、呂、應、鄧、陳、蔡、隨、唐。」 4. 姓。如戰國時秦有呂不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