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B00575 土-11-14
說文釋形 「墘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ㄑㄧㄢˊ
漢語拼音 qián
釋  義

1. 旁邊、附近。如:「田墘」、「海墘」。《彙音寶鑑.堅下平聲》:「墘,邊也。」《福建通志.臺灣府.卷一一.水利.嘉義縣》:「柳仔林陂長十里許,大旱不涸。八掌溪墘陂長十餘里。」《南巡盛典.卷七九.署浙江巡撫永貴奏言恭照明春》:「今浙省運河,惟上塘縴路寬有七八尺,可容站圍兵丁;下塘則桑園田墘,竟有無可站立之處。」《臺灣通史.卷一六.城池志》:「蔡牽之亂,郡治戒嚴,郊商多在西城外,乃捐建甕城於新港墘,以防海道。」

2. 邊沿。如:「碗墘」。

3. 地名用字。如:「埔墘」。《臺灣通史.卷三四.文苑傳.黃敬》:「當是時,港仔墘曹敬亦聚徒講學,皆以敦行為本,游其門者多達材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