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󷓋

說 明

正  字 B00555 土-09-12
說文釋形 「堝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注  音 ㄍㄨㄛㄨㄛ
漢語拼音 ㈠guō ㈡wō
釋  義

㈠ㄍㄨㄛ

1. 鎔解玻璃或其他金屬、物質之器具,可耐高熱。《玉篇.土部》:「堝,甘堝,以烹煉金銀。」《集韻.平聲.戈韻》:「堝,甘堝,液金器。」唐.徐真君〈石膽歌〉:「鐵堝土釜各文武,一須五時連夜煮。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八.金石部二.雲母》:「乾者細銼,濕者取汁了,于瓷堝中安置,下天池水三鎰,著火煮七日夜,水火勿令失度,雲母自然成碧玉漿在堝底。」

2. 地方、處所。元.關漢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「當初咱那堝兒各間別,怎承望這答兒裡重相見。」元.王伯成《貶夜郎》第三折:「知他那堝兒醉倒唐皇帝,空有聚溫泉一派香池。」

3. 當量詞:

⑴ 用於計算裝入堝具之內容物。元.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五折:「將那廝釘木驢推上雲陽,休便要斷首開膛,直剁的他做一堝兒肉醬。」元.陳元靚《事林廣記.別集.卷一○.麵食類.鱔生》:「生麪(麵)筋一堝,以手按勻,簿籠內先鋪粉皮滿,以生粉絲抹過,將麪筋放於粉皮上蒸熟。」

⑵ 用於計算成片之土地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五:「俺家錢舍有的是錢,與你一貫錢,借這堝兒田地歇息。」

㈡ㄨㄛ

1. 量詞。用於計算成塊、片之物。元.關漢卿《包待制三勘蝴蝶夢》第一折:「你覷那著傷處,一堝兒青間紫,可早停著死尸。」

2. 地名用字。《遼史》有「集會堝」、「杏堝」、「瓜堝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