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𡊤𡐐󷒬𠳫𥦜

說 明

正  字 B00546 土-08-11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喪葬下上[土]也。从土,朋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朝而堋。」《禮》曰[謂]之卦[封],《周官》謂之窆。《虞書》曰:「堋淫于家。」(方鄧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喪葬下土也。从土,朋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朝而堋。」《禮》謂之封,《周官》謂之窆。《虞書》曰:「堋淫于家。」亦如是。(方鄧切)
注  音 ㄅㄥˋㄆㄥˊ
漢語拼音 ㈠bèng ㈡péng
釋  義

ㄅㄥˋ

喪葬時,下棺於土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堋,喪葬下土也。」《左傳.昭公十二年》:「司墓之室有當道者,毀之則朝而堋,弗毀則日中而堋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○七.列傳.呂才》:「鄭卿子產及子太叔葬簡公。於是司墓大夫室當柩路,若壞其室,即平旦而堋;不壞其室,即日中而堋。」

ㄆㄥˊ

1. 用以掛置箭靶之短牆。北周.庾信〈北園射堂新成〉詩:「轉剪初調筈,橫弓先望堋。」《新唐書.卷五○.兵志》:「諸軍皆近營為堋,士有便習者,教試之,及第者有賞。」

2. 堤壩,用以堵水灌溉。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江水注》:「江水又噱鞶安縣,縣有桃關、漢武帝祠,李冰作大堰於此,雍江作堋,堋有左右,口謂之湔堋。」元.虞集〈會試策問〉:「故鄭渠鑿而秦人富,蜀堋成而陸海興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