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󷒓埓

說 明

正  字 B00530 土-07-10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󰦴(卑)垣也。从土,寽聲。(力輟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庳垣也。从土,寽聲。(力輟切)

注  音 ㄌㄜ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矮牆、短牆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埒,卑垣也。」《魏書.卷一○八.禮志一》:「為壇通四陛,為壝埒三重。」《宋書.卷一七.禮志四》:「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春,親耕,乃立先農壇於籍田中阡西陌南。高四尺,方二丈。為四出陛。陛廣五尺,外加埒。」

2. 界線、界限。如:「界埒」、「埒內」。《淮南子.精神》:「休息於無委曲之隅,而游敖於無形埒之野。」唐.劉禹錫〈題於家公主舊宅〉詩:「馬埒蓬蒿藏狡兔,鳳樓煙雨嘯愁鴟。」

3. 山上水流。《爾雅.釋山》:「山上有水,埒。」《列子.湯問》:「一源分為四埒,注於山下。」

4. 相等、等同。《史記.卷三○.平準書》:「富埒天子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七四.列傳.元稹》:「稹尤長於詩,與居易名相埒,天下傳諷,號『元和體』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