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󷐹

說 明

正  字 B00449 口-13-16
說文釋形 「噞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噞喁,魚口上見也。从口,僉聲。(魚檢切)
注  音 ㄧㄢˇ
漢語拼音 yǎn
釋  義

1.魚嘴在水面上一張一合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口部.新附》:「噞,噞喁,魚口上見也。」《淮南子.主術》:「夫水濁則魚噞,政苛則民亂。」《宣和畫譜.卷九.龍魚.袁義》:「袁義……善畫魚,窮其變態,得噞喁游泳之狀,非若世俗所畫。」

2.指嘴一張一合的魚。王令〈贈別晏成績懋父太祝〉詩:「念當相別去,兩懷不無慘。何時重來過,慰我涸轍

3.吞食、品嚐。三國魏.曹丕〈詔群臣〉:「今以荔枝賜將吏,噞之則知其味薄矣。」元.袁士元〈和元善郎中〉詩:「蜂粘飛絮起,魚噞落花沈。」

4.閉合。漢.王充《論衡.知實》:「管仲曰:『我不言伐莒,子何以意之?』對曰:『……君口垂不噞,所言莒也。』」民國.黃暉.校釋:「盼遂案:疑『噞』當為『吟』之聲借。《管子.小問》篇載此事作『開而不闔』,《呂氏春秋.重言》篇作『呿而不吟』。」

5.猛。《文選.卷六.賦.左思.魏都賦》:「抗旍則鹹噞秋霜,摛翰則華縱春葩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噞,猶猛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