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B00355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唶」《說文》不錄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jiè ㈡jí ㈢zè ㈣zé |
釋 義 | ㈠ 嘆息。《廣韻.去聲.禡韻》:「唶,歎聲。」《韓非子.守道》:「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內,而無扼腕聚脣嗟唶之禍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.光武帝紀下》:「唶曰:『氣佳哉!鬱鬱蔥蔥然!』」 ㈡ 「唶唶」:形容鳥鳴聲。《玉篇.口部》:「唶,鳴也。」《淮南子.原道》:「故夫烏之啞啞,鵲之唶唶,豈嘗為寒暑燥溼變其聲哉?」 ㈢ 1. 大聲呼笑、多言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.諎字》:「諎,大聲也。唶,諎或从口。」《集韻.入聲.陌韻.嚄字》:「嚄,嚄唶,多言。」唐.柳宗元〈憎王孫文〉:「王孫之德躁以囂,勃諍號呶,唶唶彊彊,雖群不相善也。」 2. 剛健之貌。如:「嚄唶」。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列傳》:「晉鄙嚄唶宿將,往恐不聽,必當殺之。」 ㈣ ⇒「咋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