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󷍬󷍫

說 明

正  字 B00328 口-06-09
說文釋形 「咢」《說文》作「B00328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譁訟也。从吅,屰聲。(五各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譁訟也。从吅、屰,屰亦聲。(五各切)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 è
釋  義
1. 爭論、爭辯。《說文解字.吅部》:「咢,譁訟也。」
2. 徒手擊鼓。《詩經.大雅.行葦》:「嘉殽脾臄,或歌或咢。」
3. 和歌、歌唱。唐.韓愈、李正封〈晚秋郾城夜會聯句〉:「爾牛時寢訛,我僕或歌咢。」
4. 驚訝、驚懼。《玉篇.口部》:「咢,驚也。」
5. 屋稜、屋角。通「愕」。《晉書.卷一三○.赫連勃勃載記》:「飛簷舒咢,似翔鵬之矯翼。」
6. 刀刃。通「鍔」。《漢書.卷六四下.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.王襃》:「清水焠其鋒,越砥斂其咢。」
7. 「咢咢」:
⑴高貌。《後漢書.卷五九.張衡列傳》:「冠咢咢其映蓋兮,佩綝纚以煇煌。」
⑵直言。《漢書.卷七三.韋賢傳》:「睮睮諂夫,咢咢黃髮,如何我王,曾不是察。」亦作「愕愕」、「鄂鄂」、「諤諤」。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