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󷉻

說 明

正  字 B00184 人-14-16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僭也。一曰相疑。从人,从疑。(魚已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僭也。从人,疑聲。一曰相疑。(魚己切)
注  音 ㄋㄧˇˊ
漢語拼音 ㈠nǐ ㈡yí
釋  義

ㄋㄧˇ

1. 僭越、超過。如:「僭儗」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儗,僭也。」《漢書.卷四七.文三王傳.梁孝王劉武》:「出稱警,入言䟆,儗於天子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四.車服志》:「武德四年,始著車輿、衣服之令,上得兼下,下不得儗上。」

2. 比擬。通「擬」。《字彙.人部》:「儗,比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儗人必於其倫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儗,猶比也。」《漢書.卷二九.溝洫志》:「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,儗於巴蜀。」

3. 摹仿、仿照。《新唐書.卷二二四.叛臣列傳下.高駢》:「新聲度曲,以儗鈞天。」宋.陸游〈秋晚歲登戲作〉詩:「菊花香滿把,聊得儗陶潛。」

ˊ

相疑惑。通「疑」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儗,一曰相疑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