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󰬤𠮯

說 明

正  字 A00496 口-02-0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說也。从口,手寫字聲。(与之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說也。从口,手寫字聲。(与之切)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說(悅)也。从口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上半作「厶」:一撇挑、一點;下半作「口」。「冶」、「始」、「怡」、「怠」、「抬」、「殆」、「治」、「笞」、「胎」、「苔」、「貽」、「跆」、「颱」、「飴」等字偏旁同此。按: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本義今當音ˊ。另音ㄊㄞˊ時,本典收為「臺」字之異體。

注  音 ˊㄊㄞㄊㄞˊ
漢語拼音 ㈠yí ㈡tāi ㈢tái
釋  義

ˊ

1. 喜悅。通「怡」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「台,說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台說者,今之怡悅字。」《史記.卷一三○.太史公自序》:「唐堯遜位,虞舜不台。」

2. 第一人稱代詞。《爾雅.釋詁下》:「卬、吾、台、予、朕、身、甫、余:言我也。」《書經.湯誓》:「非台小子,敢行稱亂。」唐.盧肇〈漢堤詩〉:「流災降慝,天曷台怒。」

3. 疑問代詞,表示疑問的意思。相當於「何」、「什麼」。《書經.湯誓》:「今汝其曰:『夏罪其如台?』」宋.王偊偁〈奠故節度使文〉:「魂且有知,察台深意。」

4. 姓。如明代有台元。

㈡ㄊㄞ

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、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。天台縣在浙江省臨海縣北,因北有天台山而得名。天台山為仙霞嶺的東支,因山有八重,四面如一,當斗牛之分,上應台宿而得名,形勢崇偉。多懸崖飛瀑等名勝,為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。

ㄊㄞˊ

⇒「臺」之異體

⇒「颱」之異體

⇒「檯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