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󷇈

說 明

正  字 B00043 人-05-07
說文釋形 手寫字,佚民也。从人,失聲。一曰佚,忽也。(夷質切)
注  音 ˋㄉㄧㄝˊ
漢語拼音 ㈠yì ㈡dié
釋  義

ˋ

1. 隱遁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佚,佚民也。」《字彙.人部》:「佚,又隱遁也。」

2. 散失、散失之事物。如:「亡佚」、「佚書」。漢.司馬相如〈長門賦〉:「魂踰佚而不反兮,形枯槁而獨居。」過失。《商君書.開塞》:「夫民之憂則思,思則出度;樂則淫,淫則生佚。」

3. 美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望瑤臺之偃蹇兮,見有娀之佚女。」

4. 安樂或放蕩、放縱。同「逸」。《孟子.盡心下》:「四肢之於安佚也,性也。」《漢書.卷二三.刑法志》:「忿怒傷人,男女淫佚,吏為姦臧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酒賦〉:「若耽于觴酌,流情縱佚,先生所禁,君子所斥。」

5. 姓。如春秋時鄭國有佚之狐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

ㄉㄧㄝˊ

輪流、更替。如:「佚興」、「佚起」。《穀梁傳.文公十一年》:「弟兄三人,佚宕中國。」晉.范寧.注:「佚,猶更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