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A00487 口-02-05
說文釋形 「叨」《說文》作「饕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貪也。从食,號聲。手寫字,饕或从口,刀聲。手寫字,籀文饕,从號省。(土刀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貪也。从手寫字,號聲。手寫字,俗饕,从口,刀聲。手寫字,籀文饕,从號省。(土刀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刀」:一橫折鉤、一撇,寫法參「刀」字。按: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收為「饕」之重文,段玉裁注云:「今俗與『饕』分別異用。」本典分立二正字,「饕」(B05761)收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ㄉㄠㄊㄠ
漢語拼音 ㈠dāo ㈡tāo
釋  義

㈠ㄉㄠ

多言、饒舌。如:「嘮叨」、「叨叨」。元.李直夫《虎頭牌》第一折:「為甚麼叨叨絮絮佔著是迷丟沒鄧的混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一回:「此時天晚,奶奶纔進了藥歇下,不便為這點子小事去絮叨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「這位奶奶那裡吃了一杯來了,嘮三叨四的,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。」

㈡ㄊㄠ

1. 貪也。常用於功名、功勞之上。同「饕」。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:「饕,貪也。從食號聲。叨,饕或從口刀聲。」《宋史.卷三六○.列傳.宗澤》:「當時固有阿意順旨以叨富貴者,亦有不相詭隨以獲罪戾者。」元.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二折:「不說那定國謀、安邦計,到與我個濫叨功名彌天罪。」

2. 蒙受好處。如:「叨光」、「叨教」。《大宋宣和遺事.元集》:「臣豐稷、陳師錫等,叨被聖恩,濫居言路、事有當言而不言,臣為曠職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○回:「你一個人已經白叨光在裡頭,不問你要錢,怎麼還好在這裡頭拿扣頭呢?」

3. 自謙詞。忝,表非分、過分。如:「叨擾」。三國蜀.諸葛亮〈街亭之敗戮馬謖上疏〉:「臣以弱才,叨竊非據,親秉旄鉞,以厲三軍。」元.張翥〈西內應制即事〉詩:「老臣叨視草,進罷益沾巾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「在下姓孫,叨任守備之職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