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𠮦𠮥

說 明

正  字 A00484 口-02-05
說文釋形

手寫字,𧦝也。从口,刀聲。(直少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A00552也。从口,刀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刀」,下作「口」。「招」、「昭」、「沼」、「紹」、「詔」、「貂」、「超」、「迢」、「邵」、「韶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ㄓㄠˋㄕㄠˋ
漢語拼音 ㈠zhào ㈡shào
釋  義

ㄓㄠˋ

1.呼喚,特指上對下之招喚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召,𧦝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三十二年》:「召孟明、西乞、白乙,使出師於東門之外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「靈帝病篤,召大將軍何進入宮,商議後事。」

2.招致、引來。如:「召禍」。《書經.微子》:「降監殷民,用乂讎斂,召敵讎不怠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禍福無門,唯人所召。」《荀子.王制》:「聚歛者,召寇、肥敵、亡國、危身之道也,故明君不蹈也。」

3.招請、邀請。唐.李公佐《謝小娥傳》:「歲餘,至潯陽郡,見竹戶上有紙牓子,云『召傭者』。」宋.趙溍《養疴漫筆》:「二公先登舟,召煜飲茶,船前獨設一木腳道。」《續孽海花》第四○回:「昨天天仙茶園內,四金剛中的林黛玉、張書玉,各人召集了許多馬夫流氓械鬥,打了一個不開交,兩個金剛,居然做了總司令,許多健兒,聽他指揮。」

ㄕㄠˋ

1.周代諸侯國名,周文王庶子召公奭之封邑,故址約在今陝西省岐山縣西南。《史記.卷三四.燕召公世家》:「召公奭與周同姓,姓姬氏。周武王之滅紂,封召公於北燕。其在成王時,召王為三公:自陝以西,召公主之;自陝以東,周公主之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召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