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𤘐󷃾𪚌

說 明

正  字 A04805 齒-09-24
說文釋形 「齲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齒蠧也。从手寫字,禹聲。手寫字手寫字或从齒。(區禹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齒蠧也。从牙,禹聲。手寫字手寫字或从齒。(邱禹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正篆作「手寫字」,齒蠹也。从牙,禹聲。重文作「手寫字」,从齒禹聲。今通行重文之形。「齲」之寫法:左半「齒」之「止」下象口中齒列之形,「凵」不觸上橫,內中橫上下作四撇、點,上列撇、點輕觸於「止」;右半作「禹」︰起筆作撇,中作「口」,下「禸」左上兩筆相交出頭,寫法參「禹」字。
注  音 ㄑㄩˇ
漢語拼音
釋  義

口腔感染某種溶鏈菌,致使食物中糖分變成多糖和酸,酸溶蝕牙齒琺瑯質而產生脫鈣現象。《說文解字.牙部》:「𤘐,齒蠹也。……齲,𤘐或从齒。」《史記.卷一○五.扁鵲倉公列傳.倉公》:「齊中大夫病齲齒,臣意灸其左大陽明脈,即為苦參湯,日嗽三升,出入五六日,病已。」《淮南子.說山》:「壞塘以取龜,發屋而求狸,掘室而求鼠,割脣而治齲,桀跖之徒,君子不與。」或稱為「蛀牙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