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󷁟󷁝󷁞󷁛󷁜󷁠

說 明

正  字 A04791 鼠-09-22
說文釋形 「鼴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「鼠」末鉤筆拖長。右半鉤上作「匽」:外作「匸」,次筆為圓筆,不為方筆,寫法參「匽」(B00271)字、「偃」字。
注  音 ㄧㄢˇ
漢語拼音 yǎn
釋  義

1. 「鼴鼠」:動物名。哺乳綱食蟲目。體為圓筒形,稍扁平。身長五寸許,毛黑褐色。眼極小,常居土中,不見日光,視覺因而喪失。嗅覺、聽覺特別敏銳。趾上鉤爪,適於掘土。捕食昆蟲為生。《集韻.上聲.阮韻》:「𪕤,鼠名。或从匽。通作偃。」亦稱為「田鼠」、「偃鼠」。

2. 傳說中似牛之大獸。《廣韻.上聲.阮韻》:「鼴,鼴鼠,似鼠,形大如牛,好偃河而飲水也。」唐.張祜〈少年樂〉詩:「帶盤紅鼴鼠,袍砑紫犀牛。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五一下.獸三.隱鼠》:「鼴鼠出滄州及胡中,似牛而鼠首黑足,大者千斤,多伏于水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