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󰫖󰫕󰫙󰫔󰫓󰫛󰫚󰫒𠭧󰫘𡬳𣄁󰫗𤓾

說 明

正  字 A00475 又-06-08
說文釋形

手寫字,相付也。从𠬪,舟省聲。(殖酉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相付也。从𠬪,舟省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手寫字」,為「爪」作上偏旁寫法,寫法參「爪」字;中作「冖」;下作「又」,一橫撇、一捺,相接封口。「授」、「綬」 (B03395)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內偏旁,捺筆改頓,如:「閿」(B05499)字。按:「𠬪」,《說文解字》釋為「物落上下相付也」,本典收為「摽」(B01395)之異體字。

注  音 ㄕㄡˋ
漢語拼音 shòu
釋  義

1. 收得、接獲。如:「受惠」、「受之有愧」。《說文解字.𠬪部》:「受,相付也。」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滿遭損,謙受益。」唐.李白〈留別金陵崔侍御詩十九韻〉詩:「三軍受號令,千里肅雷霆。」

2. 授予、付給。通「授」。《商君書.定分》:「今先聖人為書而傳之後世,必師受之,乃知所謂之名。」唐.韓愈〈師說〉:「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。」

3. 容納、容忍。如:「承受」、「受不了」。《廣韻.上聲.有韻》:「受,容納也。」《易經.咸卦》:「象曰:山上有澤,咸君子以虛受人。」唐.杜甫〈南鄰〉詩:「秋水纔深四五尺,野航恰受兩三人。」

4. 被、遭到。如:「受挫」、「遭受」。《詩經.邶風.柏舟》:「覯閔既多,受侮不少。」唐.張東之〈請罷兵戍姚州書〉:「於國家無絲髮之利,在百姓受終身之酷。」

5. 中、適合。如:「他說的話很受聽。」《呂氏春秋.季春紀.圜道》:「宮徵商羽角,各處其處,音皆調均,不可以相違,此所以無不受也。」

︿
TOP